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4日16:00:42 653次浏览
分享到
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行业领域:农、林、牧、渔业 —— 农业

专利信息: 非专利技术

成熟度: 已有样品

技术合作方式: 其他

技术推广方式: 正在技术推广

技术交易价格: 面议

联系人:金超

联系方式:0575-86283320

技术成果发布数:47089

邮箱:zjwyxc2019@163.com

成果内容简介

  该项目是农业部批准立项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出在草原合理利用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要有新措施。草原既要保护建设,又要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而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该项目围绕牧区家庭牧场资源数字信息系统建立技术、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模型及不同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攻关试验研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家庭牧场尺度的天然草地健康的遥感监测,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信息库建立,天然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饲草料加工,家畜采食当量研究,低载畜率草地放牧和家畜舍饲饲养管理,家庭牧场各种饲草料的质量测定,家庭牧场资金和劳力的优化管理研究等技术,均为目前在国际及国内同领域中的领先水平。项目的创新及重点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为:
  1、我国北方牧区家庭牧场资源(土壤、植被、牧草、家畜、劳力和资金等)优化配置综合技术集成;
  2、家庭牧场小尺度遥感与GIS信息库建立与动态管理;
  3、家庭牧场资源优化模拟模型参数确立与模型建立;
  4、家庭牧场基础上的技术示范与经济、社会有机结合;
  5、家庭牧场生产优化与牧民生计改善的权衡。
  截至项目结束,已取得了显著的科研与示范成效:根据对不同牧区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的测定及综合分析,在家庭牧场尺度上,结合小尺度的遥感影像对不同牧区进行了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实地调查,建立了家庭牧场草地、家畜、水源、劳力和资金等的信息数据库,构建了家庭牧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根据牧场优化管理模型运行结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意见,确定家庭牧场草畜的月季能量平衡,通过调整饲养家畜种类、降低载畜率、改变产羔时间、实施夏季放牧冬季舍饲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优化了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草地植被恢复和家畜生产高效以及牧民收入增加的共赢;在不同牧区分别对天然草地生产力动态、饲草料加工、家畜采食当量、低载畜率草地放牧和家畜舍饲饲养管理、饲草料的质量测定及资金和劳力的优化管理等进行了测定及调查,根据试验户和对照户的比较分析结果及不同地区的差异,对自主开发的家庭牧场优化管理模型参数实现了进一步的完善。该项目的实施对我国北方牧区家庭牧场资源(土壤、植被、牧草、家畜、劳力和资金等)优化配置综合技术集成、家庭牧场小尺度遥感与GIS信息库建立与动态管理、家庭牧场资源优化模拟模型参数确立与模型建立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了家庭牧场基础上的技术示范与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做到了家庭牧场生产优化与牧民生计改善的权衡。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建立了牧区家庭牧场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草地植被、土壤、气候、饲草营养品质、家畜生产特性、经济效益分析指标等数据库8套;建立了家庭牧场资源优化配置管理模型系统,完成了2个子系统的开发,另有2个在调试中;提出了家庭牧场资源优化利用技术模式8套;编制了家畜采食当量标准8个;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建立了核心示范区11个;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其中SCI 25篇,出版著作7部,申报了国家标准3个。项目的实施使当地草地和家畜生产力提高了26-32%,经济效益增加了24~59%。累计推广达到2000万亩,辐射总面积达到5亿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期内,培养了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30人,农技推广人员350人,农牧民3000人次。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5人。在本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上一条: 川西北高寒沙地林草植被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下一条:D型肉毒毒素浓饵剂(10000万MLD/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