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发展总体方案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7日10:22:36 1161次浏览
分享到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发展总体方案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

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批复

市发展改革委、静海区人民政府:

  《市发展改革委静海区人民政府关于批准设立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的请示》(津发改外资〔2021〕7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在静海区设立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二、原则同意《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静海区人民政府要履行主体责任,按照《总体方案》明确的总体要求、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完善推进机制,分解目标责任,落实工作任务,依法依规建设,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为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新样板,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四、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市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调联动、协同服务,加快推进示范区高质高速发展。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要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部委沟通对接,及时汇报示范区建设发展情况,积极争取支持。

天津市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5日

  附件

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发展总体方案

  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动力,着力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聚焦健康产业,强化创新要素集聚、高端生产制造、健康生活示范,引进培育优质企业,推动重点合作项目落地,创新国际化医疗康养机构合作模式,带动京津冀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新样板。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深入开展与日本等国家的务实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与国家级新区、天津自贸试验区对接联动,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塑造对内协同合作、对外开放发展的工作局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坚持产城融合,联动发展。突出示范引领,坚持产业先导、职住平衡,促进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探索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和健康生活示范区。

  坚持改革先行,促进发展。发挥示范区平台优势,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探索,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济合作模式、法治化营商环境和现代化治理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发展目标

  ——健康产业创新区。瞄准世界健康产业前沿科技,发挥示范区科研资源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现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打造国际化健康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技术成果研发应用转化核心区、大健康领域企业聚集中心。倡导创新文化,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国际健康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健康科技人才队伍。

  ——健康生活先行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利用示范区生态环境优势,导入健康生活服务资源,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广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打造引领全球健康生活时尚的理想居住区、健康技术应用场景示范区。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系统,优化公共治理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设格局,打造宜居安全的人居环境。

  ——国际合作示范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下大气力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增强国际合作交流便利化程度,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引导聚集高水平健康企业、健康项目、健康人才,打造立足全国、面向世界、服务优质、产业突出的跨境合作示范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平台。

  到2025年,引入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医疗、体育、教育、康养产业项目,初步形成集聚的产业发展规模、合理的区域建设布局、齐备的城市服务功能、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的管理制度。

  到2035年,建成创新能力强、产业聚集度高的健康产业创新区,健康服务智慧化、人性化、均等化、多元化的健康生活先行区,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对外交流体系完备的国际合作示范区,成为初具规模的产城融合、智慧健康、引领京津冀健康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示范区。

  到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国际合作示范区、健康产业创新交流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创建的示范样板。

  (四)建设范围

  示范区以天津健康产业园为核心,辐射联动天津静海经济开发区、中德天津大邱庄生态城(天津大邱庄工业区)、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个制造基地,形成“一核心三基地”的发展格局,带动团泊新城地区发展。近期以天津健康产业园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的22.5平方公里区域建设为主,根据发展需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远期拓展至38.55平方公里。

  二、建设内容

  (一)构建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

  1.强化创新产业要素集聚。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发展方向,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建设。创建一批高水平研究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检测中心等创新载体。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及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立国家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形成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双轮驱动的中药发展格局。建立技术转化交易平台,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转化日本先进技术,加快新型康复类器材和仪器设备、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深化完善有利于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培育发展知识产权服务。

  2.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及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转化,形成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中药新药研发,以中药经典名方标准颗粒研制为重点,以中药标准化和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为关键,推进中成药药物研发和精细化生产。借鉴日本汉方药模式,加强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加强与天津市静海区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对接发展,与甘肃省镇原县在中医药产业领域合作发展,建设规模化、规范化中药材生产基地,打造产学研用种一体化体系,提升中医药产业水平,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医综合医院、诊所、门诊部和特色专科医院,建成以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3.发展高端生产制造。构建“一核心三基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格局。实施对外合作转化、共同开发,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药品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提高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先进中医器械和中药制药设备研发推广,发展中药标准颗粒生产线核心技术,复制推广到中药企业,提升中药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构建区域中药智能加工公共基础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本市中药制造领域的优势和影响力。利用中日合作优势,加大与津村株式会社、大冢制药株式会社等日本制药企业的合作,推动中药智能制造走出去。借助日本的研发优势,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支持体育器材和设备研发生产,发展高端智能化体育器材产业,打造高端智能体育器材生产线。

  4.推动体育产业国际化。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进区域内体育资源开放利用,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区。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俱乐部和专门体育机构合作,推进竞技运动项目与日本合作交流,打造国际化赛事承办地,开展国际标准职业化培训和青少年培训。扩展体育服务功能,鼓励体育与商业、旅游会展、影视传媒、运动康复等相结合,发展体育产业新业态。

  5.构建康养产业新模式。融合区内资源,探索全方位康养新业态。推动医养结合,将示范区内医疗资源导入康养机构,将医疗服务延伸至康养机构、社区、家庭,打造高端康养社区。发挥中医药康养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中医康养特色品牌。推进体养融合,构建体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借鉴日本康养先进经验,加快专业康养人员培训、康养标准制定、康养管理等体系建设,创新国际化医疗康养机构合作模式。

  6.打造特色健康服务产业。充分利用示范区内外资源优势,推进环团泊湖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一体化发展,围绕温泉度假游、康体健身游、生态休闲游、国际文化交流游等,加强产业对接和协作,打造国际健康服务一站式栖息地。重点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资源特色优势,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形成体验性强、参与度广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登药山,观药展,品药茶,食药膳”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特色品牌。以文化体育旅游康养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大力发展基础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等现代健康服务业,塑造特色健康服务业态。

  7.探索建立支持健康产业金融服务体系。探索政府产业扶持专项基金、政府债券、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等多元化参与示范区发展建设的途径,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示范区内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丰富保险产品。在示范区内推广应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投融资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实施人民币跨境结算、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等投融资便利化措施,有序推进示范区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

  8.前瞻性布局智慧健康产业。推进健康新基建建设和应用,加快以5G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企协同积极争取国家新基建项目。打造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大数据诊疗中心,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生活应用场景。以“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为重点,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引导本市健康产业相关企业及科研机构与日本相关机构、企业围绕医疗物联网、医疗影像、远程医疗等领域开展前沿技术创新。

  9.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立足示范区现有健康资源,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承接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等功能。对接服务雄安新区,联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建设一批研发机构、认证机构、转化中心,加强健康产业共建。主动对接京津冀医药健康、医疗器械、体育竞演等方面的技术、项目和人才资源,建设京津冀康体养生基地、健康素养培训基地、大健康产业项目转化基地,带动京津冀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全生命周期健康公共服务体系

  1.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全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的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构建综合性与特色专科相结合的医疗体系。鼓励日本专科医院、临床体检中心等专业医疗机构围绕精准医疗与国内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借助“互联网+”,形成健全的“治疗—康复—长期照护”服务链。

  2.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借助示范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引入日本的养老理念和发展模式,发展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强化高端养老服务供给。

  3.创新健康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新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支持中日两国知名高校、机构和企业在示范区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在健康领域学历教育、人才技能培训等方面合作交流。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支持外商投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4.完善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体系。普及日常健身,推广适合公众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多方参与。发展户外运动,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究制定系列规划,支持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促进互动融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推动“体医结合”,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互联网+健身休闲”服务。

  5.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强化风险意识,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建立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调度保障作用。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创建国家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发挥格力集团核酸检测车、疫苗接种车等公共卫生应急装备技术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的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体系。

  (三)营造健康的人居生活环境

  1.构建健康智慧的生活环境。以新技术、新文化为支撑,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并重,产业空间、居住空间与商业服务空间共生。加强团泊湿地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均等化、便利化布局健康医疗、教育体育、文化商业等设施,形成区域微中心,营造一公里半径健康生活舒适圈。打造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海绵城市,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打造“主动健康”新概念,构建集运动、休闲、康养、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健康城市生态系统和生活环境。

  2.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减盐、减油、减糖。广泛宣传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在示范区内推行无烟机关建设。借鉴日本人居环境治理经验,倡导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树立崇尚节约的消费观,引导居民形成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的新风尚。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3.构建健康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4.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镇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城镇。

  (四)培养树立健康文化理念

  1.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培育健康消费新增长点。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科学知识宣传。

  2.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中小学教育,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开展专业的医疗体育健康教育,打造示范区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3.完善健康文化设施。提升健康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健康引领、均衡配置、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的原则,合理规划布局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心理咨询、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健身文化广场。坚持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提高服务水平。

  (五)推进国际合作交流

  1.建立中日合作机制。紧紧依托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机制、中日创新合作机制、中日经济合作机制、中日韩区域合作机制等国家机制,以日本神户市、北九州市等天津市国际友好城市为重点,结合示范区健康产业的特色与发展需求,建立灵活有效的示范区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健康领域中日合作的大项目、好项目在示范区落地。

  2.深化产业合作。全方位积极推进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双边合作机制为基础,推进健康产业合作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健康合作。

  3.促进人才交流。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扩大国际人才智力交流与合作,为外国人才来华工作、出入境提供便利,通过人才引进、技术交流、联合开发、合作研究和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才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提升贸易水平。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制度和先进经验,与天津自贸试验区加强联动。支持企业发展对外服务贸易,努力打造国际合作基地和服务出口基地。规范电子商务,形成国内国际畅通的现代流通新体系。

  5.加强制度配套。坚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统筹安排好开放节奏和进度。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推行准入便利,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注重协调推进,使各方面创新举措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提高创新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重点任务

  (一)高标准规划,加强示范区顶层设计

  对标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国际一流、中国特色、产城融合,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示范区“十四五”规划、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建立“三位一体”规划体系。及时研究推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对低效、零散用地进行统筹整合、统一开发。立足已有产业基础编制产业规划,打造以大健康产业服务为核心,医疗康养、教育科研、健身休闲、高端制造等功能分区辐射延伸的产业布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资源局、静海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传承创新,做强做大中医药产业

  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研发成果,加快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孵化加速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神农谷项目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示范区为中心,在静海全区范围内打造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初加工、中药产品自动化、中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生产基地和中药煎药中心、中药制剂中心等中医药全产业链,提升中医药产业水平。聚焦中药原料、生产、质控、销售全过程,建立中医药智能创新中心,探索制定国际中药认证标准体系,加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中医药智能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中药制剂中心与国家中药质量检测中心联动发展。加强示范区与天津市静海区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具备种植条件的区域对接合作,通过合作种植、定向种植等方式,积极探索适宜中药品种的种植,推进中药材产学研用种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药监局、天津中医药大学、静海区人民政府)

  (三)依托团泊体育中心,打造环团泊湖国际体育圈

  依托团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引进日本、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优质体育资源。加快推进中国国际足球技术目的地大区级中心(天津)项目建设,打造一站式国际足球栖息地,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建成国内足球U系列全国青少年培训基地、国际赛事承办基地、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国际青少年体育交流基地。引进国内外优质体育赛事运营商、体育专业人才,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推进体医融合,构建以运动康复为主的高水平康复医院。盘活现有体育设施资源,促进示范区在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营销、体育会展、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健康服务等方面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合作交流办、市外办、市商务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健康委、天津体育学院、静海区人民政府)

  (四)发展智慧科技,构建现代健康生活示范区

  按照健康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结合5G、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管理系统、环保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实际应用,以产城深度融合、持续健康发展为原则,以静海湾智慧小镇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培育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为主的新兴服务业,扶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加快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生活应用场景。规划建设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健康会展设施,加快布局中高端酒店、商业及金融服务业,提升健康会展的商业服务能力。建立集国际学术交流、科技研发、技术转化、金融支持、创新技术转化为一体的产学研住城市综合体,打造理念先进、智慧健康、配套完善、服务便捷、环境友好的智慧生活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金融局、静海区人民政府)

  (五)围绕特色专科医院,建设国家医疗体系基地

  围绕示范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持续推动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团泊院区)及附属区项目、血液检测中心项目、肿瘤质子治疗国际医学中心等项目,鼓励开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个性化治疗等精准医疗相关技术,突出示范区在血液病、肿瘤、老年疾病等专科医疗领域的服务特色。加快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建设,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代表性医院,强化中医药体系发展支撑。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建设中医运动康复和运动创伤防护中心。主动对接京津等地优质公立专科医院,积极吸引社会办医项目入驻。推进与日本高端医疗健康研究机构合作,建设集体检、个性化服务、慢病防治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高端健康管理中心。通过工场网等日本高端工业智库与日本企业联合推动设立中日健康产业协会、健康产业博览会。加大与日本地方政府、企业机构的合作力度,提高示范区医疗产业和医疗服务在东北亚和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外办、市合作交流办、市商务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静海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多元化服务,形成康养服务新模式

  支持构建以社会机构养老为主体、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服务为依托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天津中医药大学老年护理特色专业优势,对接引入日本资源打造高端康养社区,提升康宁津园等高端养老社区品质,推进康宁津园二期项目建设。增加居家养老医联体等配套,吸引京津冀地区有居家养老需求的群体来示范区安居养老。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构建以老年病、骨伤、中医抗疲劳修复等专科建设及针灸、推拿、护理、营养等养生治疗手段为重点的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体系,打造京津冀地区养老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借鉴日本经验,推动与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机构合作开办介护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外办、市合作交流办、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天津中医药大学、静海区人民政府)

  (七)推动高校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以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为原则,以示范区内高校建设为驱动,强化产教融合,构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市级大学科技园。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三期建设,建设天津市中药博物馆,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与中医药生产龙头企业共建中医药研究转化机构,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产业基地,实现中医药领域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支持天津医科大学与国际、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天津体育学院三期项目,以排球、棒球、柔道等项目为切入点,带动中日体育产业交流,推进中国排球学院、中国柔道学院建设,并加快建立中国国际棒球学院、中国水上运动学院等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竞赛表演、活动运营、健身休闲、教育与培训等产业。(责任单位: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药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体育局、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体育学院、静海区人民政府)

  (八)强化基础设施,提升示范区发展承载能力

  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机构参与示范区开发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动农民还迁房项目实施,统筹布局建设均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农民住房安全,推进农村住房危房改造。以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为方向,以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为契机,扶持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多渠道筹集租赁住房,为示范区职工提供安居保障,促进职住平衡。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完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实施毕杨路、东海道、常海道、鄱阳湖路、盛湖路、玄武湖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大力推进市域(郊)铁路、津文公路提升改造等规划建设工作,强化示范区与天津市区、雄安新区互联互通。合理规划实施湿地改造工作,对六排干、迎丰渠等河道水系实施扩容清淤改造。(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资源局、市合作交流办、市商务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委网信办、市城市管理委、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管理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委、轨道交通集团、市生态环境局、静海区人民政府)

  (九)保障群众安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依托示范区高校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学和医疗资源,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监测预警、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建设生物安全医学实验室,强化全面检测、快速筛查能力。引进一批市场化的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试验中心、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共享平台等,提升示范区疾病全面预防能力。优化重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生产布局和产能保障体系,加强与天津静海经济开发区内的防护服、医疗器械、制药等医疗应急物资生产企业联动协同,提高应急物资生产供应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药监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静海区人民政府)

  (十)深化改革创新,助推示范区发展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国家部委支持,借鉴推行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先行先试区与示范区相适应的政策,在境外医师执业许可等方面先行先试。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创新投融资机制,促进多元化投资,强化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支持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保险服务、跨境项目金融等服务,提供政策性资金支持。逐步建立产业资本投资基金,提高孵化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升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人社局、市金融局、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静海区人民政府)

  四、保障机制

  (一)全面加强组织推动

  对接国家促进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机制,借助国家机制,推动有利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市级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指导示范区的建设相关工作。静海区人民政府履行主体责任,负责示范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成立决策咨询机构,聘请中日双方专家参与科学决策。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职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推行“容缺后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深化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创新。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能为示范区的各项改革举措提供制度性保障,及时依法依规下放相关管理权限,给予示范区充分的改革自主权。健全容错免责机制,切实保护敢于创新、敢于改革的干部,形成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浓厚氛围。健全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双向考核体系,对行政管理机构实行绩效考核,激发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精神。健全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激发市场主体竞争活力。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放宽示范区商务人员和外籍人才出入境条件。出台示范区人才引育专项政策,建立外籍人才信用监管机制,在人才引进、通关、资金往来、工作、奖励保障等方面给予便利,依法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拟长期在示范区工作的高科技领域外籍人才、外国技能型人才和符合示范区产业发展方向的单位聘用的外籍人才,放宽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限制,对在示范区连续工作的外籍人才采取简易程序办理。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事管理机制,紧缺急需的职位实行聘任制,加快建立一支适应能力强、业务素质高,肯吃苦的专业人才队伍。

  (四)行政管理法制化

  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严格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探索优化基层综合执法框架,提高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水平。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示范区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健康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上一条: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下一条:解读|辽宁省《关于提高全省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