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大兴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完成了北京市首例跨洋调解工作,远在阿尔及利亚的劳动者通过线上调解当场领到了工资,这是智慧仲裁成果的一个缩影。作为北京市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领域最前沿的探索,大兴智慧仲裁在仲裁业务各个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提质升效。
智慧立案:立案时间压缩到30分钟
“手机上立案真不错,方便、省事儿!这要是在以前,可能需要改好多次,半天都写不完。”看着手里的打印版申请书,老李笑着说。这是发生在大兴仲裁院立案庭的一幕,在仲裁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劳动者李某通过实名认证、被申请人名称输入、填写请求事项便完成了立案工作,全程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2019年5月大兴智慧仲裁2.0上线,为当事人提供了“不出户、不出错”的解决方案,根治了劳动者反复咨询、频繁修改、立案难的问题。现在,立案仅需要三步:第一步实名认证;第二步填写申请书,申请人基本信息直接导入,输入被申请人名称,系统自动导入企业工商信息,搜索关键字弹出规范化请求事项模板,填写相关要素;第三步提交,等待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即可完成立案。
智慧立案改善了劳动者的立案体验,将立案平均时间从120分钟压缩到30分钟,也有效治理了由于立案难而被“黑代理”误导影响维权的情况。截至2019年11月,大兴仲裁通过智慧仲裁系统完成线上立案2924件,占同期立案的86%以上。
电子送达:节省跑腿时间3万小时
“嘿,手机上就有带红章的文书了,省得我再跑了,真好!”刚刚立完案的老李这么说到。大兴区仲裁院的工作人员在系统中审核立案后,老李手机就收到了“本院已受理您的申请,您的受理通知书验证码是XXXX,请到北京大兴仲裁微信小程序案件进展模块领取文书”的短信,老李输入验证码,受理通知书就领取成功了。
2018年8月,大兴智慧仲裁1.0完成了北京市劳动仲裁首例电子送达,劳动者绑定后便可足不出户领取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通知书等文书,解决了劳动者来回跑的问题。但是很多当事人认为还需要绑定也很麻烦,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者领取文书的体验,经过一年的探索,2019年6月,智慧仲裁完成了电子送达功能迭代升级,更便捷更先进的2.0正式上线,基于实名认证,申请人无需重复绑定,便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领取相关文书。被申请人也可以通过注册领取文书,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赞誉。截至2019年11月,电子送达使用人次突破1万人,注册企业200余家,送达文书约4万份,发送短信7.8万条,为当事人节省3万小时以上。
线上沟通:开拓沟通新渠道
“……嘟嘟嘟……仲裁是不是故意不接我电话?
“……嘟嘟嘟……当事人电话怎么老打不通啊?”
办案人员开庭时无法接听电话,当事人漏接电话,传统仲裁沟通的渠道单一、不畅通成了提升仲裁调解服务质量的“拦路虎”,造成了许多误会,有时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信访投诉。2018年8月,智慧仲裁线上沟通上线了,随时留言、实时沟通成为了现实。
“我和我的代理人都是听障人士,我们还能开庭吗?”这是当事人张某在线上系统中的留言,大兴仲裁给出的答案是“可以!”。2018年11月,大兴区仲裁院将线上沟通运用到庭审过程中,将双方沟通的内容实时投屏到仲裁庭显示器上,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这是线上沟通功能成熟运用后的一次功能拓展。
此外,智慧仲裁还提供了短信提醒等功能,应用于各个阶段的消息及验证码查收,开庭前24小时还会再次提醒当事人开庭时间。大兴智慧仲裁线上沟通一小步,提升服务水平一大步。
线上调解:真正让群众少跑腿
“在玉米地里就能完成调解,收到工资,北京(大兴)仲裁院简直太好了!”当事人姚某在抖音发了一条短视频,瞬间获得3.4万个赞。原因是2019年11月初,大兴区某公司发生集体讨薪事件,涉案金额逾百万元,大兴区仲裁院知悉后,立即介入处理。在仲裁院、黄村镇监察分队的反复沟通下,促使双方达成了协议,利用智慧仲裁发起线上调解,39名已经返乡的劳动者在路上、家里、农田等生活化的场景中完成了远程调解工作,大大节省了身在外地当事人的维权成本。
智慧仲裁线上调解功能搭建的网络调解室,最多可支持五方通讯。当双方当事人有调解意向,即可由办案人员发起调解,双方输入接入码即可进入线上调解室,调解成功向双方邮寄调解书,调解视频作为笔录存档,双方签收调解书后即为调解成功。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成功后,也可通过系统上传调解笔录,仲裁审核后线上签发调解书。自今年8月16日完成北京市首例劳动仲裁线上调解,目前累计发起调解70余次,成功调解56件,出具调解书37份,涉案金额百余万元。
在人社部“互联网+调解”试点工作中,大兴区完成了调解组织建设及调解员培训工作,在推广阶段,智慧仲裁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了“互联网+调解”大兴模式,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调解少跑腿”的互联网+调解。(来源:新华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