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多地出现甲流。作为流感常用药,奥司他韦在这个流感季频频短缺。媒体调查发现,一边是多地医保局紧急采购,另一边,有的中标企业却表现得让人看不懂,种种奇怪现象,让流感“神药”陷入缺货的谜团当中。
这些谜一样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药企以缺货为由,不向或减量向集采地区供货,但以市场价向其他地区供货。
比如,按照集采合同,有两家药企分别供应湖南省和甘肃省,但湖南和甘肃的奥司他韦短缺现象严重。两家药企表示,因“缺货”不能满足集采供应省份。但同时,“缺货”的药企却出现在河南省医保局奥司他韦应急挂网议价名单上,拟向河南供货,且供应价格高出集采中选价格数倍。
去年,奥司他韦在国家药品集采当中成功中标,中标价大幅下降。但近来受甲流疫情影响,市场出现热炒奥司他韦价格的现象,导致该药的市场价出现数倍的涨幅。用集采价购买时“缺货”,用市场价购买却有货,这种离奇现象背后,推手是少数中标药企。他们将一部分本来应该满足集采需求的奥司他韦,调到了议价市场上,以便获取更大的利益。
利益面前,最能体现企业的诚信。
药企的趋利性“缺货”,是对药品采集规则的一次破坏。因此,对于这类现象理应展开深入调查,倘若药企果真存在以“缺货”为由不按照集采合同足量供应,却在其他地方以市场价销售的现象,就属于失信行为,应按照药品集采的相关规则给予惩戒。
药品集中带量集采,是指医保部门通过纳入医保目录等方式,确保中标药品有足够大的采购量,以此换取药企大幅降价。销售量是降价的基础,供应量则是中标的前提,数量方面的保证是相互的,对采购方和供应方都有约束力。倘若药企动辄以缺货为由断货或减量供应,药品保供就会出现诸多不确定风险。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药企如此操作,难以赢得医保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广大患者的信任。这些药品购买方,无论谁“用脚投票”,都会让相关涉事药企付出较大的长远代价。
在甲流疫情广泛流行的紧要时刻,药企若能不为利益所动,用低廉的价格和及时足量的药品供应,和社会共渡难关,就能给社会留下敢于担当的观感,这样的企业也必然会得到社会的真情回馈。
在药品购销制度尚不够完善的过去,紧缺药断供、药品“中标死”等现象比较普遍。药品实现集中带量采购之后,不仅中标药品普遍大幅降价,而且恶意断供现象也显著减少。因市场价格异动,导致集采药品保供出现问题,是一种值得警惕的新现象。维护药品集采规则的严肃性,防止过去的不良做法重新出现,就应该让这类短视行为付出相应代价。(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