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进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严打电信诈骗夯实诚信根基(金台视线·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②)
资料来源:公安部、工信部、人民银行等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侵蚀了社会诚信根基,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深入推进打防管控各项工作,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数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破案率同比上升,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表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涉及金融、电信、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领域,应在全面总结打击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落实相关措施,用好包括信用惩戒制度在内的多种政策手段,持续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持严打高压,不断巩固和深化打击治理成效。
电信网络诈骗侵蚀社会诚信根基,破坏社会运行的基本规则
诚信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不仅在于造成个人经济损失,更侵蚀了社会诚信的根基,严重破坏了社会平稳运行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
江苏省苏州市读者马玉兰有一个在外地上学的朋友。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得知这一情况后,伪造了她朋友的个人账号,主动联系马玉兰,说自己在外地买机票时出了问题,请她帮忙代买,并且给马玉兰提供了航班代理的联系方式和伪造的聊天记录。“我看到这些信息后,非常担心朋友,忽视了核实信息,很快就把钱给骗子打了过去。事后想一想,其实整个过程中有很多明显漏洞,但因为基本信息能够对上,加之骗子一个劲地催促,就没有细想,放松了警惕。”马玉兰说,这次被骗的遭遇让她蒙上了心理阴影,很长时间里都不敢相信别人,总觉得会不会又是骗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集团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强,人民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
山东省日照市读者王原经常玩一款网络游戏。有一次,在打游戏的过程中,突然弹出来一条广告,显示王原中了大奖,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此款游戏的一些稀有装备。“这款游戏确实设置了中奖的环节,而且奖品都是我很想要的。”王原没多想就点进去一个网站,登记了资料后,系统告诉王原,需要缴纳800元的服务费才能领取奖品。“我犹豫了一下,但那个网址和页面与游戏官方网站特别像,加上奖品也很诱人,我还是按照系统告知的方式,给一个账户转了800元钱。”王原说,不久,他和朋友聊起这件事,朋友觉得不对劲,建议他向官方客服询问,这才发现被骗了。
有些诈骗分子盯上了急需融资的小微企业,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这样的骗局,严重破坏了市场的法治和诚信基础,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推高了正常信贷业务的识别门槛,也无形中增加了企业交易的成本支出。
前不久,广东省东莞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樊某接到一通陌生来电,询问是否有贷款需求。樊某因为生意不景气,急需资金周转,于是表达了想要贷款的意愿。在添加对方联系方式后,樊某按照要求下载了某贷款APP,并按照提示在APP上申请贷款。随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转账,樊某通过手机银行进行了4笔转账,共13.7万元,但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樊某想要放弃贷款,向对方索要之前转账的资金。结果,对方告知其需等贷款审核通过才能返还资金,随后便失去联系,APP也无法登录。
电信网络诈骗形成了一条潜在的黑色产业链,增加了打击难度
个人信息泄露通常是被电信网络诈骗的开始。据统计,有超过七成的电信网络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窃取有关。一些企业机构和个人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犯罪分子获得这些个人、企业信息后,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实施精准诈骗,令人防不胜防。
重庆市读者潘女士反映,最近她在电商平台下了订单,随后自称是店铺客服的账号告知她购买的商品缺货,要把货款退还给她。在潘女士同意后,对方随后打来电话,指导她如何退款。按照对方要求,潘女士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上很快收到一条验证码,这让潘女士产生了怀疑。“对方信誓旦旦地说,这只是验证银行卡在不在有效期内,验证成功后会把转账的钱以及退款都打回来。”在对方的劝说下,潘女士最终卸下防备,把验证码发了过去,银行账户中的金额被迅速转出。意识到不对的潘女士赶紧报警,但钱已经无法追回了。“我本来觉得诈骗离我很遥远,我在生活中也很注意这些。但一旦相信了骗子的话,就很容易一步步走进圈套,直至最终被骗。”潘女士说。
记者调查发现,电信网络诈骗背后往往是多种犯罪相互关联,存在一条潜在的黑色产业链。其中,有的专门从事盗卖公民个人信息,有的负责提供电话卡、银行卡等,有的负责网络和通信技术支持,各个环节相对独立作案,加大了侦破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公安部会同最高法、最高检、工信部、人民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积极开展“断卡”等行动,有针对性地限制相关银行卡、电话卡的注册和贩卖,特别是强化对存量卡的清查,有效降低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案率。
目前,公安机关发现的诈骗类型已经超过50种,其中网络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公检法、冒充客服是5种主要的诈骗类型。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攻防对抗仍在不断加剧升级。诈骗集团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人工智能、虚拟拨号设备、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不断研究调整打击防范措施,确保始终掌握主动权。”该负责人表示。
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链条治理,建立健全信用惩戒制度
面对严峻复杂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势,各地各部门强化系统观念,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全链条治理,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等开展预警防范打击,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推进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加强行业监管源头治理并提出建立健全行业安全评估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信用惩戒制度,将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违法犯罪人员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
对此,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必须把行业治理作为重要内容。要建立实施电话用户在网积分管理和行业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网络账号实名登记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同时建立健全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用户三级责任制,建立电信网络诈骗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为做好打击治理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电信网络诈骗等失信行为严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破坏市场信用环境,增加交易成本,对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山东省临沂市读者何勇表示,一些地方银行为提高安全性,开户需要的证明材料繁琐复杂,工作人员还反复询问开卡原因、用途等。“为了遏制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设置一些审查举措,群众都能理解。由此可见,电信诈骗犯罪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根基,使得个人、企业的办事成本大幅增加,工作效率也下降了。”何勇说。
如果有完善的诚信档案,或者健全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些繁琐的审查程序本来都可以简化甚至避免。浙江省湖州市读者陈浩在来信中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暴露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不少地方共享平台尚未建立起来,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未形成,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信用手段、信用方法等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建议,下一步应着眼于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将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行为都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开。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主体,依法依规进行失信惩戒,并将相关失信行为记入信用记录,斩断电信网络诈骗的产业链条。
贵州省贵阳市读者王翔表示,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预判预警机制,主动发现和识别违法违规线索,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新动向新手段。
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侦查支队支队长唐海波表示,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受害人的回访,发现70%左右的受害人事先都接受过反诈宣传,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定期向群众通报本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情况,不定期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入户宣传,用身边事例提醒群众识骗防骗。”唐海波说。(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