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占,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村原护林员,坚守大山60余年,植树两千多亩8万余株,用一把锄头、一副肩头,绿化了家乡的每一个山头。”
这是2019年《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中,中央文明委授予李洪占第七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时的介绍。庄严肃穆的声音下,朴实瘦小、身材佝偻着的李洪占上台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获得了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
不忘的是
永远不变的初心
1月28日,记者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新村,寒冬腊月里,临近新年的乡村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见到李洪占老人的时候,他正提着垃圾袋穿梭在乡间地头捡拾垃圾,“这几天孩子们在家里操办过年的东西,我在家闲不住就出来转转捡捡垃圾。”看得出来,今年已经89岁高龄的老人家精神头十足,身体硬朗,严寒的天气里也操心着村里的环境保护。
这几年来,面对各种来访,李洪占总是显得很拘束,在他看来,所做的事情都是本分,就是一个大山的儿子回报社会最质朴的表达方式。正如他始终佩戴在胸前那枚党徽,“为人民服务”就是他这一生不忘的初心。
银锄挥舞,赶走昔日的遍野荒凉;汗水浇灌,迎来今天的满目青葱。
回忆起60多年来的种树经历,老人的思绪飘向了远方。从1956年23岁入党时在村北山荒土岭栽下的第一棵树至今,李洪占用他的两条“泥腿子”一遍遍丈量着蔡家堡的沟沟坎坎,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土,双脚皴裂了一次又一次。
从青年到暮年,每年一到春天,他便开始忙碌起来,每天都是6点钟起床,吃点馍馍喝点开水后,就扛起树苗拿起铁锹,带点干粮出门,直到日落才归,老人将其戏称为“上班”,而这个班一上就是60多年。
如今,山已成林,树已成荫。“还要种,只要走得动,就要种下去!”李洪占虽然步履有些蹒跚,但话语中依旧透着一个庄稼汉的耿直和坚韧。在闭塞的大山里,一天天一年年,绿点串成了线、绿线聚成了带、绿带扩成了面,终成一个苍绿的愿景,终成一名共产党人朴素的梦想。
不倒的是
无私奉献的精神
“黑刺好活、柠条皮实,青杨易栽、灌木花香……”一谈起树木栽种,李洪占的话多了起来。虽然讲不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的大道理,但在他的“种树经”里,蕴藏着一颗务实本分的心:“我们这里种树不像别的地方种树轻松,我们要一棵一棵扎扎实实种。”
把一座山种绿了,村子也从山上搬迁下来了,现在的李洪占住在新村二儿子的家中。搬下来的日子里,李洪占喜欢到处去转转,喜欢去新村广场上坐坐,和搬下山来一起拥抱新生活的老兄弟们聊天。有时,也会面对巷道墙上的宣传标语出神……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这几年来,李洪占也会结合蔡家堡乡党的发展史和个人种树事迹,用质朴的语言,为大家讲授一堂充满“泥土芬芳”的党课,用自己的亲身感悟激发党员干部的热情和信心。
课堂上,老人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遇上的时代好,要珍惜当前,明明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党员身份,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党建工作带动业务提升,增强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谈及“初心”,老人动情地说:“我们这辈人是跟着社会主义成长起来的,从有啥吃啥的曾经,走到吃啥有啥的现在,是一代代人艰苦奋斗的成果,党的恩情不能忘,党的恩情比海深。”
虽然李洪占现在年岁已高,可能不便再扛着树苗东奔西跑,但他依然会在新村的空地上插树苗,会到处去捡拾废旧地膜,会教育后辈孩子们为民服务、传承优良家风,李洪占依然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基层党员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执着的是
为民服务的信仰
满目青山夕照明,伏枥仍存万里心。没有多少文化的李洪占,说不出漂亮的话,却干出了动人的事。手上布满了老茧、皱纹里有沧桑的痕迹,但就是表达不出来的那个词,让他挺成了一杆旗。
站在后湾新村,看到的是门前路阔,村旁道宽。“现在,有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村上有了集体经济。不仅我们村,村村都有,硬气!”李洪占开始念起了“致富经”。
他经常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二孙子李积彪念叨,“不忘本、得吃苦,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要把班子带好、把队伍建好、把群众引导好。搬下来就必须把根扎深,带领大家把日子过好。”
“搬下来的9个村抱团实施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就坐落在后湾村新址。自从工程队进驻,到按期封顶,李洪占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进度,不时操心着。”蔡家堡乡副书记吉兴家说:“老人家最喜欢聊的,就是搬下来后村上的发展前景和村民的‘钱景’。老人一生平凡而伟大,是我们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
春育夏栽、秋补冬防,是他自成一派的种树心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他一生诵唱的信仰之歌。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