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温州葡吉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向杭州海关提交了一份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申请。这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第一天,我省第一个向海关申请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的企业。
“新《办法》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亮点之一就是新增了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杭州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王一晨介绍,新《办法》建立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制度,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失信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信用修复,提前恢复信用等级。此前,被海关认定的失信企业只有在连续两年未有失信行为后,才能恢复信用等级。
王一晨强调,对于能申请信用修复的失信企业,《办法》是有明确条件限制的:不仅要在《办法》规定的几类失信行为范围内,而且对时限也有要求。例如超过三个月未缴纳税款的这类失信企业,则需在被认定为失信企业满3个月后,并纠正了失信行为,才有资格申请信用修复。“新《办法》的这项规定在限制严重失信主体的同时,也给了无主观故意动机的、轻微或一般失信的这类企业及时更正错误、恢复信用等级的机会。”
那么,信用等级对进出口企业到底有多重要?据介绍,新《办法》将企业的信用等级分为高级认证企业、失信企业、其他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三种。办理同一海关业务,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相应的管理措施也不同。以货物检查为例,高级认证企业进出口货物平均查验率低于实施常规管理措施企业平均查验率的20%,而失信企业的进出口货物查验率则达到80%以上。“查验率的上升会增加货物被布控查验的几率,延长货物在港口停留时间,进而影响企业的通关效率和综合通关成本。”王一晨说。
记者从葡吉公司了解到,因为一次货物进口原产地申报不实,违反国家进口规定,2020年该企业被杭州海关认定为失信企业。“自从戴上了‘失信’的帽子,不仅进口清关效率变低了,每次进口货物都会多产生几万元的滞港费用,而且疫情期间当地政府为进口企业发放的补贴也不能申领。”负责人潘忠建算了一笔账,从被认定为失信企业至今,该企业损失了几十万元。
据悉,根据新《办法》,企业提出修复申请被受理后,海关将在20日内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海关将对企业信用进行修复,并对该企业按照《海关普惠管理措施清单》实施管理。“对无主观故意动机的、轻微或一般失信企业而言,这将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珍惜普惠信用等级,让企业在今后的进出口活动中,规范遵守各项规定,提高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王一晨表示。(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