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相关部门解读南京“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2日10:43:44 957次浏览
分享到
相关部门解读南京“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10月19日,南京市召开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辉,就《南京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背景情况、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作介绍。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人行南京分行银管部相关负责人,就记者提出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热点问题1:南京高科技市场主体众多,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请问“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如何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来推动创新发展? 

  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瑕:今年6月,科技部复函同意我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在行动方案中提出加强科研诚信文化建设。面向“十四五”,我们将按照国家、省要求,结合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在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研作风和学风建设,围绕科研项目管理、科创人才引进、创新环境优化,持续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完善科研诚信工作体制机制,加强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对接,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科研诚信工作体系,形成国家、省、市科研诚信工作互动、信息共享。制定出台我市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金)信用管理办法,完善科研诚信信用记录制度,明确科研诚信记录、评价的标准和流程,注重评价结果应用。

  二是创新科技信用新型监管机制。通过实施信用承诺制,结合“容缺受理”机制,优化科技计划项目、奖励资金申报流程,减少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验收等环节需要提供的材料。围绕科技信用信息应用,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科技监督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制定工作推进方案,细化工作举措,推动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三是优化科研诚信应用服务。推进科研诚信分级分类监管,为信用良好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绿色通道,强化信用服务支撑创新。不断优化行政事项办理,进一步实施“信用+容缺”受理服务。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争创“信用交通城市”

  热点问题2:我们常听说信用良好的企业和个人在交通领域会享受到便利和优惠,请问市交通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惠企便民方面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市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睿:“十三五”期间,南京交通将“信用交通”建设列为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综合交通网络持续优化,基本形成开放畅达、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过去几年,我们全面开展交通运输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并公开发布,年度归集报送信用信息近4万条,及时清理不合格客运驾驶员;对超限超载车辆开展专项整治,全面实行“一超四罚”,落实联合惩戒,有效震慑违法行为;实施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监管重点企业名录库管理,对违规率较高及年度信用等级较低的运输企业进行安全重点监管,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为持有诚信卡的市民在乘坐市内公共交通、租赁公共自行车等方面提供优惠;对经营服务评价连续排名第一的共享单车企业,给予运力指标奖励,为市民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保障。在交通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中推行第三方信用报告制度,实施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履约考核、事后信用评价,同时,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投标加分及降低履约保证金等优惠举措,为建设交通品质工程提供保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根本,争创“信用交通城市”,聚焦民生关切,将信用管理与业务工作融合,着力在信用监管与创新应用上下功夫。一是要强化信用数据联通,实现信用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强化失信信息和荣誉信息归集,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建设,健全市场主体标识信息,便于市民辨识和甄选。二是要提升信用监管水平,基于“互联网+”手段,建立风险预判预警机制,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倾向性风险。实现分级分类监管,进一步加强信用在海事监管、“两客一危”执法、大件运输许可等领域的应用,重点突破超限超载失信问题,推动超限超载“黑名单”管理,实现治超工作与信用监管双闭环,对严重失信行为采取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提高失信违法成本,全面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三是要拓展信用场景应用,在行政审批、奖补资金、示范创建、招投标、行业评优评先等方面加强信用评定结果应用。推进“信易+”交通惠民便企工程,对守信者实行简化程序、“绿色通道”和重点支持等激励政策,让交通运输市场主体充分享受信用红利。

  以信用赋能,打好市场监管“组合拳”

  热点问题3:企业不讲诚信,消费者权益就无法保障。信用监管在市场监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问“十四五”期间,围绕“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市市场监管局有哪些考虑和打算?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元虎:企业只有诚信守法,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信用监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市场监管部门规范市场秩序、护航放心消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期间,我们市场监管部门将把信用监管作为贯穿各业务领域和业务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围绕“三个聚焦”重点发力,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推动形成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机制。

  一是聚焦信息归集公示,让企业信用画像更加立体。我们将进一步畅通信息归集渠道,扩大覆盖范围,将涉企信息全面归集起来,形成企业完整画像。归集的信息在政府各部门间共享,并向社会公示。一方面,使各监管部门全面了解企业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协同监管措施,打好监管“组合拳”。另一方面,让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在内的社会各方方便快捷地查询企业信用状况,避免冲动消费、盲目合作造成损失。

  二是聚焦信用风险分类,让市场监管更加精准。信用监管的本质是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从而提升监管效能。我们将科学制定信用风险分类模型和标准,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进行分类。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有机结合,做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对于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点领域,我们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守牢安全底线,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是聚焦依法开展失信惩戒,让约束措施更加有效。违法失信者必须付出代价。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异常名录的企业将受到相应的约束惩戒,在参与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授予荣誉称号等多方面受到限制。但是,我们也不会对失信企业一棍子打死。因为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新修订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当事人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满一年后,已经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且未再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可以申请提前移出,为失信企业提供了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鼓励与关爱机制。

  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涵盖25类重点行业领域、29类重点人群

  热点问题4: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请问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现在的建设情况如何?“十四五”期间将怎样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市信息中心(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副主任谢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起步于2008年,定位为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总枢纽,先后建成了包括法人、自然人基础库,“七日双公示”、联合奖惩系统等数据归集管理与应用系统。

  在功能方面:平台汇聚数据归集、管理、分析、大数据应用等34个子功能,涵盖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等25类重点行业领域,覆盖公务员、教师、医师等29类重点人群,推动行业监管和执业人员监管有机融合。

  在数据归集方面:平台汇聚了68个部门的相关数据(常态化30个部门)。截至9月底,累计汇集信息21.14亿条;其中法人信息0.81亿条,自然人信息20.33亿条;双公示入库信息1172.71万条(行政许可信息1153.02万条,行政处罚信息19.69万条);涉及行政许可处罚、社保公积金、其他失信等34类信息。累计向省信用平台报送信息19亿条,总量为全省之最。

  在应用方面,平台为全市140万法人和1130万自然人全部建立信用档案。推动在招标投标、资金补助、评优评先等领域广泛应用信用报告,其中涉及自然人29.3万人、法人17.9万家,为部门行政管理和优化服务提供了有效支撑。

  今年,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省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体化要求,开展平台三期工程建设。开发企业信用档案、自然人信用档案、联合奖惩等部件服务系统,推动联合奖惩政策有效实施;完成市区两级信用工作门户“一页清”系统开发(预计今年底完成平台验收试运行)。

  “十四五”期间,市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深化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围绕信用赋能业务工作,拓展信息归集维度和自动化程度,应用“技术+管理”手段提升数据质量,力争上报信息合规率达100%,推动平台应用场景,将信用平台作为支撑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工程,成为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有力支撑。

  进一步优化征信查询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便民利企水平

  热点问题5:老百姓提到信用体系建设,首先想到征信报告。请问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近年来在推进地方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十四五”期间将从哪些方面入手,进一步发挥信用服务民生、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范新:近年来,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总分行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重点围绕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大力推进征信系统建设,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积极开展长三角征信链平台试点应用工作,加快推动企业征信平台建设,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痛点难点。同时全面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征信查询服务,加大征信宣传力度,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构建良好信用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南京地区共有63家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58家机构接入长三角征信链平台,实现了跨区域信息互联共享;2016年以来帮助中小微企业累计完成应收账款融资7400笔,融资额近3700亿元,南京地区连续五年实现平台融资笔数和金额居全省首位;累计办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300多万人次,办理企业信用报告查询9万余笔;累计开展征信宣传1500多场,受众超400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珍爱信用记录,共建诚信社会”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南京实际,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发挥征信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民生的基础性作用。一是持续提升征信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二代征信系统建设,不断扩大征信系统覆盖面,为金融机构开展授信和风险管理提供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进一步优化征信查询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征信服务便民利企水平。二是不断深化应收账款融资服务效能。加大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核心企业与平台的对接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盘活应收账款,提高融资效率和可得性。三是拓展长三角征信链应用广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依托征信链平台创新中小微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线上授信流程,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资源优势,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四是加快推进地方企业征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几家抬的合力作用,积极推动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引导地方征信平台进一步完善数据归集的长效机制,探索多样化的征信产品与服务,构建“征信平台+金融服务+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征信促融模式。五是全面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工作增量扩面,联合多部门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信”评定工作,大力推动评价结果在“整村授信”和惠农金融产品中的应用,进一步营造“信用创造价值”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来源:南京日报)

上一条:长株潭建立三市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 下一条:启东南阳:厚植诚信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