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是企业的社会通行证,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过信用缺失的企业,如何修复信用,重塑形象?今年,仙桃市探索建立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化身“闹钟”,催着企业修复信用。
上午9点,位于仙桃市高新区的一处还建房小区项目工地正在紧张作业。然而,5个月前,施工方创际建工在竞标这个项目的时候,险些被拒之门外。去年,公司的一辆工程车带泥上路,被仙桃市城管执法局依法处罚,并将处罚信息上传平台。公司缴了罚款,却把修复信用一事彻底忘了。
创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德才:“银行贷款,企业评优都会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招投标,直接扣分,一分压倒一批人。”
仙桃市信用办负责人肖凯:“我们马上对接省信用办,和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原本10个工作日的信用修复时限,缩减到1个工作日。”
创际的问题得到了很快解决,但这给仙桃相关部门提了个醒——还有多少企业因为不重视信用修复而影响了经营活动?于是,仙桃对全市企业开展了一场信用修复摸底调查,果然,不少企业都存在类似问题。
仙桃市发改委党组成员 市营商办工作组成员李建涛:“有些企业认为信用修不修复无所谓,很多企业他可能知道,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修复,在什么地方修复。”
一场信用修复革命就此展开。一方面,仙桃成立了信用修复工作专班,按照“谁处罚、谁认定、谁负责”的原则,对现有存量失信企业及时告知、快速修复信用。另一方面,仙桃还对新增的失信企业,从源头上,实行“惩治”“修复”两手抓。
记者张琼介绍:“执法部门在向处罚企业,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同时,还会发放一份我手上的《信用修复告知书》,主动及时告知企业,信用修复的流程等等内容。”
执法部门还贴心地建立了提醒机制,企业若是“遗忘”,职能部门就化身“闹钟”。
仙桃市城管执法局政策法规科审核员张艳:“完成一个《信用修复告知书送达台账》的登记工作,根据台账,我们开启“闹钟”模式,通过上门、 电话 、短信等方式,精准提示企业及时进行修复。”
自仙桃建立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以来,已修复企业信用252家。这一经验作为第三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