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的一年,青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再增新举措:本月起,青岛海事局启动内贸集装箱班轮信用监管新模式,辖区首批次纳入信用监管范围的29艘船舶开始享受在港“零待时”的海事服务。这是青岛海事局助推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
青岛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港口,辖区内从事内贸集装箱定线运营的公司有8家,船舶管理公司39家,投入运营的集装箱船舶98艘。2020年度,青岛海事局辖区内贸集装箱班轮运输突破270万标准箱,在受疫情影响的特殊背景下,实现了10%的逆势增长。
对集装箱班轮而言,减少在港期间的非作业时间,可以极大提升班轮运输效率。为进一步优化提升青岛口岸营商环境,青岛海事局打破常规,不破法规,探索实施信用监管模式,营造“守信有激励,失信有惩戒”的氛围,最大程度为信用船舶提供海事监管与服务的便利。“我们参考船舶技术状况、船舶公司管理水平等20个要素的测评结果,将安全风险较低的内贸集装箱班轮纳入信用船舶,尽可能缩短其在港靠泊的时间,以此来激励更多的航运企业、船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青岛前湾海事处副处长谭胡波说。
此次海事部门推出的内贸集装箱“零待时”举措,让航运物流企业有了切实的获得感。“这一新举措实施后,平均算下来,将为我们公司处于安检窗口期的在港船舶压缩2-3个小时,极大地提高了班轮周转效率,为我们开拓市场创造了条件。”作为新政策的受益者,中谷物流海务经理高阳十分兴奋。
“班轮周转快了,码头泊位利用率自然更高了!”提起这个新举措,青岛前湾联合集装箱码头操作部计划主管孙萌萌对2021年继续实现辖区班轮运输量和利润双增长“充满信心”。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海事局持续聚焦聚力解决航运管理中的难点、堵点,先后探索实践船舶低能见度通航、“套泊热接”船舶靠离作业新模式,全面推广应用海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青岛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