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支话筒、一个摄像头、一台电脑就可打造出一场耳目一新的直播购物。2020年,因疫情等原因,直播带货迅猛发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仅2020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带货主播超40万人,观看人次超500亿,全年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610亿元,其中头部主播展现的“吸睛”和“吸金”效应尤为明显,在他们的卖力吆喝下,直播带货彻底“出圈”,成为去年消费的新亮点。
大到飞向太空的火箭发射服务,小到田间地头的马铃薯,都能在直播间被“买买买”——这是“万物皆可直播”所带来的火爆景象。在直播电商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不少问题也开始浮现。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2020年10月20日至11月15日期间的《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双十一”期间有关直播带货类负面信息33.41万条,日均在1.24万条左右,包括头部主播、著名主持人、脱口秀明星等在内的带货人都被点名。
“翻车”了,“司机”必然逃不了干系。藩篱有洞就必须扎紧,各种监管措施都要随之跟进,对网络平台、商品经营者、网络直播者这三大主体的责任梳理也都要日趋清晰。从“野蛮生长”到“良性运行”,直播带货终究要走入正轨,但之前因为虚假宣传、销售违禁产品、退换货难等对消费者的侵害行为却已经构成了事实,痛点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消弭的。仔细想来,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直播带货和之前的电话销售、电视购物、网络销售在买卖性质上并无太大差别,无非就是技术和渠道的更新。但不管买卖交易推出何种形式的“新”,都不应该脱离一个最基本的要素,那就是“诚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朴素的道理,既能对应到主播这一群体,也适用于带货这一行为。想来“诚信”二字早就成为全民共识,本来无需赘言,但直播带货却有它的特殊性——主播是依赖与粉丝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刺激粉丝产生购买欲,最终实现流量变现。很多人会为“喜爱”或“情怀”买单,这样的“看人不看货”能导致人气上的围观,由此催生出大量跟风的订单,使得占尽流量优势的带货主播很容易打造出诸多爆款。“马太效应”会带来一种“钱容易赚”的错觉,而部分商家容易经不起利益的诱惑,如果和带货主播达成共谋,把诚信抛在脑后,有意识无意识地对货品把关进行放松,一场对粉丝和消费者的“围猎”也就不可避免。
经常看直播的人都知道,能带货的主播,不少是从其他领域拼杀过来的“顶流”——或是才艺主播,或是段子高手,或是户外达人,也有很多明星名人跨界转行而来。他们大都是能自带流量的,颇具个人魅力。但魅力只是基于粉丝的认同,当粉丝的角色因为交易而自然转换成消费者的时候,可就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个人魅力。毕竟带货是直播与粉丝、平台和供货平台一起构成产业链的啮合。其中秉轴持钧的关键,就是“诚信”。
直播带货,诚信是最核心的竞争力。现在,去各个电商平台的直播间看,会发现有不少主播用“严选”二字来做招牌。“严选”背后,就是诚信在背书,这亦是决定自己能在直播带货行业里走多远的关键。为直播带货这个新兴领域厚植诚信底色,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人心所向。随着5G时代的到来,直播带货无疑将会继续撬动更广阔的产业市场。要享受这波利好,就要笃定诚信的力量,而这不能单靠某一方面来战斗,必须走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路。职能监管部门扮演守门员角色,线上线下联动,坚决惩戒直播带货失信行为——唯有如此,直播带货才能行稳致远,更能带动一方。(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