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域:农、林、牧、渔业 —— 农业
专利信息: 非专利技术
成熟度: 已有样品
技术合作方式: 其他
技术推广方式: 正在技术推广
技术交易价格: 面议
联系人:金超
联系方式:0575-86283320
技术成果发布数:42215
邮箱:2964838642@qq.com
成果内容简介
①课题来源:黑龙江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GC12B106。
项目研究的背景: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目前在美洲大豆主产区应用面积较大,发展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实践证明这种栽培技术,一般可比常规垄作栽培增产15%以上。窄行大豆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在确保大豆增产的前提下,降低大豆成本,也可从根本上解决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振兴黑龙江大豆生产发展,提高黑龙江省大豆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更符合国家发展大豆生产的需要;
②技术原理:以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免耕播种技术为核心,在保障大豆增产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培肥地力,实现大豆增产、增效、环境友好同步发展,使大豆生产具有可持续性。
性能指标: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不同基因型品种在超高产环境下产量及产量性状研究;
2、窄行密植产量最大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3、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4、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
二、项目考核指标
1、明确窄行密植大豆不同基因型品种在超高产环境下产量反应;
2、明确窄行密植大豆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3、提出适宜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
4、建立小面积试验田,展示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面积15-30亩,产量280-300kg/亩,并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20000亩,产量250-280kg/亩;
5、发表论文2-3篇。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筛选鉴定适宜窄行保护性耕作专用新品种2份,即合农60和佳2329-26,种植密度合农60公顷保苗55万株以上,佳2329-26公顷保苗45万株以上。
2、确定玉米大豆轮作玉米秸秆还田量在技术前期(应用秸秆还田3年内)60%最佳。
3、在60%玉米秸秆还田量条件下大豆保护性耕作最窄播种行距可以达到19-45cm。
4、在60%玉米秸秆还田量条件下大豆窄行密植保护性耕作小面积(15亩)最高亩产286.6公斤。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
技术的成熟程度:本技术达到了考核指标,并在研究中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窄行密植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并成功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大豆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和有限的黑土资源,实现了大豆增产、农民增收及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的范围及安全性:
技术适应黑龙江省第一、二、三、四积温带大豆产区应用(除东部低湿易涝区和北部高寒区外)。温度条件好,干旱、半干旱区增产、增收效果好,温度条件差、低湿易涝区(地块)酌情应用或禁用。在适宜区域推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情况:
2012-2014年累计示范推广“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 7.0万亩,总增大豆136.2万公斤,获增产总效益574.8万元,获节本效益528.2万元,总创经济效益1103.0万元,其中:
2012-2014年示范区累计示范”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2.1万亩,总增大豆49.1万公斤,获增产总效益206.5万元,获节本效益155.8万元,总创经济效益362.3万元。
2012-2014年辐射区累计推广”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 4.9万亩,总增大豆87.1万公斤,获增产总效益368.3万元,获节本效益372.4万元,总创经济效益740.7万元。
存在的问题:
1、国产大豆免耕播种机械型号较少,窄行距免耕播种机械更少,因此在窄行免耕播种机械选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2、秸秆地表还田在大豆播种前或生育前期,土壤表层水分富集现象明显,因此,在三江平原东部低湿易涝区(地块),技术还有待研究。
⑥成果简介: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针对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成本高,大豆生产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开展了适于窄行密植大豆不同基因型品种在超高产环境下产量及产量性状研究、窄行密植产量最大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等,提出适于黑龙江省生产力水平的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并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2012-2014年累计示范”窄行密植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7.0万亩,总增产大豆136.2万公斤,获增产总效益574.8万元,获节本效益528.2万元,总创经济效益1103.0万元。本技术提高了大豆单产、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和有限的黑土资源,实现了大豆增产、农民增收及大豆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