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产学研联动,加强信用管理领域的研究交流合作,在全国工商联的指导支持下,全联并购公会(中国并购公会)发起并组建了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研究机构即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旨在通过打造中国专业力量最强的信用管理研发和服务社团;发挥专业智库作用;培养专业人才,孵化信用管理相关项目和技术;加强商业和专业良性互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推进跨境信用管理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举措,服务我国民营企业信用建设。
全联并购公会(中国并购公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批复成立的非营利性民间行业协会。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的唯一金融属性行业商会,中国并购公会拥有300余家机构会员和5000多名个人会员,为规范并购行业发展、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结合、提升中国企业竞争力、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专委会已邀请信用管理领域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市场资深专业人士加入,组建形成了国内信用管理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研究团队,其中三分之二的专家委员具有博士学位,有一半的委员具有海外求学经历。
2019年12月8日,专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博士做了总结发言。
现将总结发言摘录如下:
信用管理行业的现状
环顾全球,信用管理行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应运而生。中国也不例外,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加入WTO,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开始确立起来,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领域也被逐渐引入中国,比如从企业征信、信用评级到消费者个人征信,同时,商业(企业)信用服务的一些细分的领域也逐渐出现,例如信用保险、信用担保以及保理。甚至在2000年之后还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
随着消费经济和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信用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信用管理相关领域逐渐成为国内经济和金融方面的“显学”,从芝麻信用到百行征信,一举一动备受全球关注。
毫无疑问,从政府主导到市场驱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的央行征信系统建立让银行信贷不良率大幅下降(从百分之几十降到个位数);中国信用出口保险公司的设立为企业出口保驾护航;阿里巴巴集团靠着本土化的信用创新(支付宝和淘宝)打造了庞大的数字经济帝国……
可能与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国的信用管理相关行业发展远低于预期,无论是征信体系还是商业信用服务都发展不够顺利,各有各的问题。
例如,由于互联网金融几年前的异军突起,引起了个人征信热,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也引来金融科技巨头和资本市场的热捧,甚至也延伸至企业征信的炒作,很多机构通过PPT故事就能拿到动辄几千万的融资,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炒作“征信”的概念,大快朵颐,一场资本盛宴的狂欢,最后是一地鸡毛。
过去几年,以IT技术驱动下的信用管理服务为主导,深受一些资本的青睐,商业模式往往是千篇一律,但是事实上很多人工智能的包装,背后还是最低级的数据买卖和简单的统计分析。
我们面临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冲击,信用服务行业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但是技术是否是万能的?无论是区块链还是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独立地解释风险吗?离开了作为灵魂的——我们对信用和风险的理念与理解,技术只能是一堆废铜烂铁。
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信用管理各种概念混乱。不仅对于最基本的信用概念的理解各说各话,而且各种新的名词不断出现,例如区块链征信、大数据征信、互联网征信、智能征信以及信用科技。大家可以不断提出这些概念,但是需要给出其完整的定义和背后的逻辑。
二、需求和服务严重脱节。以个人信用评分为例,中国这么大的消费经济体量,却没有一个像美国FICO信用评分一样对公众开放的信用评分,但是各种各样的个人评分却要宣传为个人信用评分。一些学术研究也脱离实际,例如国内这么丰富的风控场景,知网上面就没有几篇有参考价值的信用评分文章。同时数字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信用报告,而是更加量化的数字化信用分析产品。
三、理论的研究和现实的发展严重不匹配。据不完全统计,对于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往往会占其收入的70%以上,但商账管理以及催收的专业探索几乎无人问津;农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真正的长期研究;有效的企业风险模型也非常少见;信用评级服务本来可提供预警服务但是国内很多情况下由于失灵而成为摆设,例如最近的北大方正和东旭集团暴雷事件。
四、专业力量严重缺位。在现实的信用服务领域,我们看到了资本的任性、权力的傲慢、行业的扭曲,概念的混乱,但是专业研究和专业人士的严重缺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历史也总是在不断重演,一个不尊重专业人士,不遵守市场规律的行业,总是脆弱的不堪一击,总是处于低谷和原地打转转。
五、国内外风险状况。环顾全球,当下经济和金融带来的震荡有专家说超过2008年,国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风险事件不断,如何有效地进行信用和风险管理,目前的信用管理服务面临巨大挑战。
行业建议
一、产学研结合。如上所述,信用管理相关的价值链或者产业链上的产业界和学术界还是存在巨大的鸿沟,我们需要填补这个鸿沟,进行产学研的整合。这也是李聚合博士发起成立这个专业委员会的初衷。大家在行业价值链上分工不同,力量都有限,但是团结起来,一起精诚合作,推动羸弱而需求巨大的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实现知识转移,实现共赢。目前的专委会的专家组成有着整个信用服务产业链或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代表,可以通过努力合作引领行业发展,为面临各种挑战的信用管理服务行业提供强大的专业支持。
二、加强信用理论研究。例如在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下的信用模型的研究,本土化的信用管理理论框架等。我始终认为清晰的理论研究是创新的基础,过去许多征信行业的巨大浪费背后的原因大多都是对一些基本理论常识的漠视。例如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自己一方面有内部信贷业务,一方面办征信公司对外服务。尽管可能不同的专家对于信用的理解也有不同,但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保持一颗探索真理的初心。
三、服务实体、深入行业应用。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服务不限于金融领域。最早的征信服务也不是来自金融行业。需要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了解具体的市场需求。
四、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与时俱进。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整合,积极拥抱新技术,利用后发优势。
五、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经验。目前的大部分信用服务都是舶来品,发达国家的信用服务和研究,往往都有上百年的积累,从个人信息保护到企业信用评级都有完善的流程和专业的步骤,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不是闭门造车。我们需要好好吸取国外的经验,关注其动态变化,消化改造,进行本土化创新。
未来展望
虽然国内的信用行业发展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但是未来潜力无限,空间巨大:看未来,金融科技将继续沿着信贷风控的主线发展;开放和包容的征信系统也会成为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引擎;完善的商业信用将极大地促进企业贸易流通效率;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下的更多的信用交易场景;本土化的信用服务创新还会诞生阿里巴巴之类的新的商业模式……
面对国内信用管理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将吸纳国内外的一流专家和机构资源,打造产学研整合的专业平台。近期将开展的工作包括:出版最新国际征信立法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书籍;在目前七个研究小组的基础上筹建海外信用研究小组;深入参与相关行业的信用管理(房地产商会);组织专家申报国家、国外重大研究课题(对外投资);开展基础性的课题研究(区块链与征信),开展高端的培训、咨询和研讨会等。
尊重专业和市场,信用管理行业才能行稳致远。信用管理专委会未来会在中国并购公会(资本市场的力量)的支持下,在全国工商联的指导下(行业和商业的力量),整合专业力量,面向市场,推动信用管理行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