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茎用莴苣褪绿心腐病发生与防控技术研究应用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5日17:10:21 724次浏览
分享到
茎用莴苣褪绿心腐病发生与防控技术研究应用

行业领域:农、林、牧、渔业 —— 农业

专利信息: 非专利技术

成熟度: 已有样品

技术合作方式: 其他

技术推广方式: 正在技术推广

技术交易价格: 面议

联系人:金超

联系方式:0575-86283320

技术成果发布数:39991

邮箱:2964838642@qq.com

成果内容简介

  茎用莴苣褪绿心腐病是2005年开始在茎用莴苣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2008年在永安爆发成灾,新病害的发生对莴苣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莴苣产量降低、质量下降,盲目过度用药增加种植成本、造成农残超标,并加剧农田生态破坏。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由植原体(Phytoplasma)引起的莴苣褪绿心腐病(Lettuse Chlorotic Leaf Rot Disease)新病害,明确了该病害的发生及综合防控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发现新病害  经过几年来的系统调查和田间多种对比试验,排除了病毒、真菌、细菌、缺素、除草剂药害和种性退化等可能因素,初步确诊该病害是由某种或某类虫媒传播的新病害;2012年委托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运用PCR的方法确认莴苣褪绿心腐病这一新病害的病原为植原体,隶属于植原体翠菊黄化组B亚组(16SrⅠ-B),后经中国林科院和中国检科院分别用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技术加以确认,并于2014年10月在美国《植物病害》杂志首次报导发现莴苣新病害。
  2.确认虫媒种类  通过系统调查和运用PCR方法结合饲虫回接试验,确认该病害传病媒介昆虫主要为黑额二叉叶蝉,并掌握其田间种群消长情况。
  3.明确寄主植物种类  运用PCR的方法已确认莴苣褪绿心腐病病原寄主植物种类有辣椒、苦楝、油麦菜和生菜4种。 
  4.可提供出一套以“避、防为主,治虫防病”的茎用莴苣褪绿心腐病综合防控技术  采用避开寄主作物田,防虫网避虫、黄板诱虫、田间生态调控和根据虫媒消长情况选用筛选出的6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配方,适时进行化学治虫防病,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产品符合农办质[2015]4号“叶菜类蔬菜”质量要求,实现莴苣褪绿心腐病的绿色防控。
  5.综合防控示范效益显著  3655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3314公斤、平均株发病率1.46%、防治效果达85%以上,亩节约成本185.8元,亩增收节支800元以上,示范片新增莴苣产量12413.7吨,新增产值1769.33万元,节约成本67.62万元,创造利润1024.49万元。
  6.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在永安当地常年种植茎用莴苣10万亩,2年来已推广莴苣褪绿心腐病综合防控技术17.2万亩,增加收益约4.6亿元;2015年在大田、尤溪、三元等三明市辖区的秋冬种莴苣积极推广该技术成效显著;同时还通过寄送《莴苣褪绿心腐病综合防控技术》视频,在省内连城、长汀、福清、长乐、闽侯、永春、泉州、同安、漳州、顺昌、延平等地的茎用莴苣生产区推广该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得到当地菜农的好评。福建省常年茎用莴苣种植面积约40万亩,该项目辐射带动潜力巨大。这些年永安茎用莴苣优良品种飞桥莴苣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南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等地种植面积非常大,所以该技术的推广应用,预期前景可观。    

上一条: 辣椒和黄瓜重要土传真菌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条:魔芋软腐病菌种群结构分析和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