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张绿色环保‘身份证’,我们守法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更有底气和动力了。”谈起环境信用评价,福建绿森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感慨道。
今年3月底,绿森公司按程序向三明市建宁县税务局申请办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手续,没想到却被税务局拒绝了。因为根据规定,享受退税的纳税企业还必须证明自己未因违反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范受到一万元以上的处罚,并出具2017年度的信用评价结果。
可在此之前,绿森公司并未参加过环境信用评价。于是企业主动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系,并于4月4日申请参加环境信用评价。经评定,公司环境信用等级被评为“良好”。短短6天后,企业就拿到评价结果证明文件,申领到了增值税退税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如今,尝到环境信用评价“甜头”的企业越来越多。今年5月,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向省生态环境厅申请对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在收到应约评价结果为环保“良好”企业后,银行进一步加大对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较评价前增加了7000万元;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金融机构为其开设信贷“绿色通道”,各级政府部门在其项目审批上给予支持……
与此同时,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的失信企业越来越“寸步难行”。
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扣3分;拒不响应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扣10分;造成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每次扣30分;在环境管理中存在严重欺瞒行为,一票否决……根据福建省出台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被“一票否决”的参评企业将被直接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承担“失信者处处受限”的不利后果。
因2017年度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监控未达标,华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池潭水力发电站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银行因此取消了一笔针对企业的3000多万元贷款。突遭此“变故”后,水电站立刻成立整改小组,对影响环境信用评价得分的问题逐一整改落实。目前,该发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福建省2016年起启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近年来,借助领先全国的“生态云”平台,福建省建立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公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企业信用评价平台,率先实现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动态化和评价结果应用高效化,得到生态环境部肯定。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福建省环境信用评价如今实现从‘人工填报’到‘智能评价’,从‘单向推送’到‘双向互动’,从‘定期评价’变‘动态评价’。”省环境监察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整合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信息,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评价指标更加优化,将原年度评价指标逐一修订为23项动态评价指标,违法信息统一归集到行政处罚指标中,合理解决了指标重复扣分问题,评价全程耗时由原先超过半年大幅缩短至一个月以内,大大提高环境信用评价时效性。
同时,创新建立环境信用应约评价双向互动模式。生态环境部门应金融机构的申请,实时对其提交的企业客户开展简化高效便捷的环境信用评价,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息网络优势,制定信息双向推送、双向通报、双向会商等制度,与金融机构共建联合奖惩“一张网”。
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经累计完成5584家次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定。其中,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绿牌)773家;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蓝牌)4068家;被评为环保警示企业(黄牌)265家;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红牌)有257家。(注编辑:另有221家因为关停等原因暂未评价。)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有效应用,有力促进了企业从漠视污染、消极治理、被动应付向重视环保、清洁生产、主动减排转变,让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更加落实,守法更自觉。”该负责人表示,为提高精准执法,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对企业实施差别化环境监管,对环境管理水平较好、诚信良好的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不搞“一刀切”;而对环境管理水平较差、诚信不良的企业,精准“切一刀”。(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