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正视“假”财务报表中的信用信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09:46:41 982次浏览
分享到
正视“假”财务报表中的信用信息

  正视“假”财务报表中的信用信息

  新华信用北京1月31日电(经济分析师崔傅成、王小伟)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渐透明开放,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事件愈来愈多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根据笔者统计,2018年已有13家A股上市公司因虚增收入等财务报表造假行为而遭到处罚(昆明机床因已退市未盘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虚构公司繁荣假象,不仅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会导致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之间的信任遭到破坏,引发资本市场的信誉危机。

  目前,在监管机构正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打击力度的同时,公众常借谴责和声讨来表达对财务报表造假企业的愤怒。一名经济分析师的职责不在于表达因受“假”财务报表欺骗而产生的愤怒,而在于尽可能地向公众还原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因此,经济分析师应该从信用分析的角度,更为理性地正视“假”财务报表,尽可能地挖掘“假”财务报表中有用的信用。

  首先,没有“真”财务报表。上市公司确实可能存在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究其原因,从横向来看,在于上市公司希望不同阅读对象看到不同的财务报表,这是天性使然,人总是想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示不同的自己,上市公司亦是如此,或是在投资者面前展示自己良好的信用,或是在债务人面前显示自己楚楚可怜。从纵向来看,在于处于不同行业周期的上市公司希望向市场参与者展现不同的企业面貌,处于成长期的上市公司希望展示成熟的一面,处于衰退期的上市公司希望展示年轻的一面。因此,财务报表或多或少会存在些水分,当能清楚了解上市公司所处的环境时,经济分析师则可以更容易地辨析出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水分的地方。

  其次,“真”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的信用全貌。财务报表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的。财务报表虽然常用于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但是任何准则都有其局限性,即使财务报表完全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也无法反映企业的信用全貌,许多重要的信用信息并不反映在财务报表里。比如上市公司表外融资、货币资金是真实资金还是摆账款、主要股东的社会关系等。在有些时候,财务报表以外的信用信息比财务报表里的数据更为重要,经济分析师更应该关注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

  最后,“假”财务报表也存在价值。财务报表是企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营活动留下的“痕迹”,经济分析师要做的是通过财务报表挖掘企业经营的特点,预判企业未来的经营行为,“假”财务报表也有企业经营活动的蛛丝马迹。只不过,经济分析师将要根据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水分的地方,结合财务报表之外的信用信息,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去分析“假”财务报表。比如,经济分析师可以从资产质量、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现金流成分等解析政府对城投公司的支持力度,可以从现金流、流动性、盈利等挖掘工商企业的公司战略、投资理念、市场竞争等信用信息。

  尽管如此,从“假”财务报表中挖掘的信用信息不仅对经济分析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信用信息本身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资本市场形成稳定的预期。因此,净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环境仍有着重要的意义。(完)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上一条:政协委员建议:违法养犬纳入信用体系黑名单 下一条:长三角示范带动下区域信用合作如何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