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 010-87510563


北京:用大数据给风险企业“画像”破解监管难题

作者:新华社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30日09:41:21 907次浏览
分享到
北京:用大数据给风险企业“画像”破解监管难题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正牵头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打早打小”工作。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打击新增违法违规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一个名叫“风洞平台”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一段时间以来,北京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监管方式,研发并试点应用“市场监管风险洞察平台”(以下简称“风洞平台”),绘制企业“全景画像”,把企业失信、失联及高风险行为通过大数据纳入综合监管,为市场监管部门和基层执法人员提供一整套风险定义、风险发现、风险识别、风险驱动的监管闭环应用工具。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一处负责人周志宇告诉记者,借助“风洞平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2018年7月以来新取得ICP备案证书的企业加强监测,根据官网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筛查疑似新从事P2P网贷业务的企业,并协同有关主管部门对其相关经营行为和是否需经许可情况进行认定,对属于“打早打小”工作的会同相关部门依法处置。2018年监测发现82户问题企业,及时将有关情况函告北京市金融局,提请其判断企业是否从事违法违规金融活动,2019年监测发现问题企业降至20家,有效控制了新增互联网金融风险。

  同时,通过“风洞平台”的企业族谱模块,市场监管部门汇集各类存在问题的互联网金融平台5000多个,涉及全国范围内企业主体约4000多家,自然人8000多人。累计监测到关联人及关联企业在2018年以来新成立的企业192家,作为高风险企业纳入重点监管,提前预警,进一步消除监管风险隐患。

  监管创新的背后,是传统制度的革新。记者了解到,“风洞平台”打破业务条线、层级科室的壁垒,将市场监管内部数据、其他委办局数据、专网信用数据、互联网数据等各类数据,装进市场主体这一个“箱子”。同时,将复杂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工作置于后台,而在平台上呈现的是简单易懂的交互设计。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特别是“先照后证”“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举措实施以来,市场主体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监管日趋复杂,建设一个更加完善的市场诚信体系的呼声日益强烈。如何做到“既放得开,又管得住”,合理引导、鼓励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难题。

  “通过企业全景画像和族谱,可以方便查找违法企业关联行为,深挖违法线索,达到‘查处一批案件、打掉一个链条、净化一个行业’的执法目标。”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一处工作人员周静介绍,监管方式方法的创新,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实现精准监管、审慎监管、智慧监管和综合监管,解决了一些“老大难”的监管问题。

  截至目前,“风洞平台”已将北京市163.4万余户企业纳入监测范围,每个企业名下关联数据220余项,涉企外部数据总计5500余万条。企业族谱围绕企业、投资人、管理人员关联关系节点32.4亿个,关联关系信息65.8亿条。

  企业年度报告制度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具体要求。但近年来企业失联等问题成为年报工作的难点。对此,“风洞平台”建立了基于企业异常经营名录的失联企业查找模块,目前失联企业复联率约为35%,2018年北京市企业年报率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失联企业复联率。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失联主体的重点检查,推进“僵尸企业”的清理工作,实现区域经济减量提质。

  针对预付费领域乱象,市场监管部门依托“风洞平台”开展预付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通过消费投诉数据、关键词,筛查数据库中从事此行业的企业主体,并采集网络上相关数据进行校验匹配,形成企业名单,并发起定向抽查,检查问题发现率达35.6%,进一步提高了监管的靶向性。

  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风洞平台”运用,跟踪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规律与特征,定位隐藏于数据资源背后的监管风险和违法违规线索,建立企业违规指数模型,开展差异化监管和分类分级监管,持续优化首都营商环境。

上一条:长三角统一旅游诚信“红黑名单”标准 下一条:诚信贵州“云上”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