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 10:46:02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央行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内的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蚂蚁金服这次又走到了前面。
此举意味着国内的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包括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在内的8家公司有望喝得头口水。
在去年10月上线的“芝麻信用”,整个信用体系将包括芝麻分、芝麻认证、风险名单库、芝麻信用报告、芝麻评级等一系列信用产品,背后则是依托阿里云的技术力量,对3亿多实名个人、370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数据进行整合。
按照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芝麻信用是依据人们留存在阿里巴巴上的交易行为数据而设计信用打分体系。例如:有没有买卖过假货,打车时有没有放司机鸽子,预约餐厅是否言而无信,付款是否及时……这一切将描绘出一个人的诚信画像。而这,可能是我们在互联网世界随时会让陌生人看到的一张脸,它能决定人们是不是喜欢你。“芝麻信用”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交易及行为数据,可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这些信用评估可以帮助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用户的还款意愿及还款能力做出结论,继而为用户提供快速授信及现金分期服务。
本质上来说,“芝麻信用”是一套征信系统,该系统将收集来自政府、金融系统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会充分分析用户在淘宝、支付宝以及社交媒体等中的记录“芝麻信用”通过分析大量的网络交易及行为数据,可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这些数据广泛来源于网上银行、电商网站、社交网络、招聘网、公积金社保网站等方面,最终聚合形成个人身份认证、工作及教育背景认证等多维度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行公布的8家机构中,除传统的征信机构外,还有芝麻信用等从事互联网征信业务探索的机构。这或许会给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在起步阶段就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
蚂蚁金服首席信用数据科学家俞吴杰曾经说:“互联网发展给个人征信行业带来了跳跃式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的行为变成24小时可记录。因此跟传统征信业的数据相比,互联网征信的数据涉及范围更广,种类更多。”
记者了解到的是,作为蚂蚁金服旗下子公司的芝麻信用,日数据处理量在30PB以上,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其中包含了用户网购、还款、转账以及个人信息等方方面面数据。再加上蚂蚁金服多年以来的积累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其从事征信业务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肥猫认为,和互联网上的社交数据相比,芝麻信用拥有的行为数据包含更为准确和更为广泛的跟信用相关的信息,对征信业务的意义更大。
此前,蚂蚁金服已经在多种业务中尝试将数据信用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最典型的有蚂蚁微贷业务,根据用户在平台上的数据给与其授信,用户申请贷款时无需担保和抵押。自2010年推出至2014年3月份,已经为超过70万家小微企业累计贷款1900亿元。就在不久前,蚂蚁微贷还在部分用户中试验推出了“花呗”业务,用户可以在淘宝和天猫上进行“赊购”。